转型破局 “链”变赋能实体经济——赣发供应链转型发展纪实
作者:供应链公司 编辑:党群工作部 发布时间:2025-07-30 09:10:42 点击数:66
突围“三化”转型,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深刻变革
“业务基础不够夯实、缺乏实体产业支撑、客户黏性偏弱、风控措施较为薄弱……”一份报告道出了早年赣发供应链所面临的问题。
不破不立。一场以实体化、市场化、效益化为核心的“三化”转型,在赣发供应链拉开序幕。“我们必须改变。从单纯地提供资金,转变为生产性服务商。”公司总经理刘志鹏说。
实体化,是转型的第一步。赣发供应链联合在数字化监管领域深耕多年的民营企业,合资组建赣州发展产业链管理有限公司,推动经营理念从金融思维转向产业思维,从赚利差转向综合服务。
市场化,是一次思想的突围。赣发供应链成立业务转型专班,主动奔赴改革前沿——深圳开展市场调研,对标先进,重塑业务模式。2023年以来,新增了17家民营实体制造企业客户,覆盖有色金属、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,新客户占比50%。
效益化,是向管理要效益的精耕细作。通过全员绩效考核、混改及成本精细化管理,激发赣发供应链的内生动力。近三年数据显示,公司营收保持稳定,盈利能力持续增强。
这场刀刃向内的变革,实现了从“政策输血”到“能力造血”的跨越,为赣发供应链脱胎换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探路全过程管理,构建看得清、管得住、卖得掉的新风控
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风控难的困境?赣发供应链给出的答案是——全过程供应链管理:从“核心资产和核心信用”转向“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”。
2024年8月,赣发供应链与信丰云创(深圳)信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产业链公司,融合国企资源与民企优势,创新推出“线上VMI+线下驻厂”监管模式。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杨晓斌在公司成立大会上指出,以混改破题,是认清形势、顺势而为的应时之举。
——技术赋能,过程穿透。在苏州汉瑞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仓库里,物联网设备实时追踪货物,每一批电子元器件的入库、出库,库存量的实时变化,清晰呈现在赣发供应链的数字化监管平台上。每一件货物都成了动态的、可信的资产。
——动态控货,风险闭环。以货权为核心,通过实时监控存货动态质押,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支持。截至6月,仅在铜板块,为企业支持4.06亿元,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吃下了定心丸。
——价值重构,提质增效。全过程供应链管理模式,不仅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,更成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服务实体经济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。
构建生态圈,从服务一个企业到赋能一个产业
“作为市级投融资平台,助力支持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。”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廖生兴表示,经过数月深入调研,“一三四”钨与稀土产业数字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应运而生:以“数字供应链”为核心,聚焦重构信任机制、融资模式和交易场景,规划“仓储、收储、交易”三大功能,提供“融资、报价咨询、法律财税、保险保价”四项服务,着力构筑有活力的钨与稀土共享服务生态圈。
3月,该平台方案在全国钨产业大会上发布后,福鑫矿业、海盛钨业、东进稀土、钜磁科技等企业纷纷表达合作意向,工商银行、江西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迅速响应并前来接洽,一个围绕产业开放、协同、共享的生态体系正加速形成。
同时,赣发供应链将该模式复制到铜铝有色、塑化新材、电子消费、农产品等领域,一个跨行业的立体交叉型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初具雏形,为赣州区域经济延链、补链、强链贡献国企力量。
在业务模式迭代创新的同时,赣发供应链持续拧紧内部治理的“安全阀”,围绕集团“源头防控、过程管控、出险稳控”的管理方针,先后修订完善了投资管理、风险控制等14项内控制度,制定一系列新制度,常态化开展项目专项检查、项目复盘、处置调度等,为业务创新装上“刹车片”,为实现深刻“链变”夯实基础。
赣发供应链的探索,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基层的一次生动实践,更是赣州积极响应国家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”战略、落实赣州市“7510”行动计划的有力注脚。赣发供应链的“链”变,是技术之变、模式之变、理念之变,链接了产业的上下游、链接了金融的活水与实体的根基、链接了国企担当与市场活力。